貪心的我,今夏開心的報了兩家不同但都跟編劇相關的學習課程。
但因為兩邊的課還上不到一半,暫且先不著重描述兩家師資、課程安排用心度、上課學生對於課程的反應、討論、或回饋熱烈狀況。---雖然這都是我很想寫出來分享的,但鑒於公平性,我仍然會在完完全全聽完兩邊老師的指導教授後,再來平心靜氣的一一論述。(所以現在的論述會有點不平心靜氣嗎?呵呵,那倒不是,但一定有失公允的吧。)(菸)(自問自答個什麼勁兒XD)
言歸正傳,今天來跟大家分享,連續兩個禮拜六有幸參與 黃建業 老師的【電影敘事理論】課程,讓我有多驚奇又欣喜地得以睽見,一段我很不熟悉、這輩子如果不被專業人士引導提醒大概也不可能會去主動接觸熟悉的60前電影。
簡述一下黃建業老師的背景,還有他在上課鐘幾番強調推薦的特殊名詞:60前/60後。
黃建業 教授:前國家電影資料館館館長,有在台北藝術大學跟台灣藝術大學擔任教職。
上課前我並不是很清楚黃老師的相關背景,只從他濃厚但仍然說明得十分清晰有條理的粵語口音中,知道他大概來自香港,且一定是個跟電影文化產業有著密切關係的藝文人士。因為他講話好有文人氣息,浪漫、易感,又對1920-1960年代,1960後迄今,古今中外的電影發展史、當代經典名片、電影新浪潮、中國西方多個大師級導演的創作風格、作品演進...等,如數家珍。
會看電影的人很多。
會看很多電影、並對每部電影有著頭頭是到的分析論述者也很多。
但能把所有我覺得那是需要長時間的涉獵、與大量社會知識歷練的慢慢累積、凝聚,然後再反覆觀照內省,讓自己對這個產業的原始發展、演變過程,和未來,內化精粹出一條自己清清楚楚的脈絡,一時之間,我對這位前國家電影資料館館館長-黃老師,真的是無敵讚嘆又推崇的啊!(一言以蔽之:他好有內涵XD)
老師提醒,60前的電影,古典,感性,劇情發展以戲劇性的節奏為核心,故事架構簡單易懂;1960後,則越來越往生活化、行為/動作為主要展現。尤其是好萊塢電影的商業操作,已經融合許多新進手法跟概念,包括加入各個不同區域特有的元素(如:歐洲風)。不一定是60前的電影就比較好,但對於初學者,他非常建議可先從那段年代的作品作為入門研究。
所以,接下來的上課時光中,老師就帶著我們看了2部60前的作品,(而且是黑白片喔!有聲的^^) 跟一部他所謂較為近期的,2006法國導演亞倫雷奈(Alain Resnais)的歐洲類型電影,簡單列述如下:
第一部:【日落大道(Sunset Boulevard)】,1950年出品的美國黑色電影,也有人翻作【紅樓金粉】。
那個年代的人對"紅樓"或"金粉"這樣的名詞都很有興趣吼XDDD ---很引人遐想啊!
不過最後翻成【日落大道】確實還是最為貼切,更能引伸並成就電影想要提供給觀眾們的多重涵義。
電影一開場就是記者蜂擁而至一個豪華別墅裡爭相採訪報導,因為豪宅泳池裡漂浮著一個男人的屍體,而這座豪宅的擁有者,是一個曾經紅極一時、但現今已沒落的默劇時代女星-諾瑪‧戴斯蒙。而開場旁白其實是這具屍體的主人-喬‧吉利斯,用毫不拖泥帶水的破題方式,很快拉起觀眾們對這一起"謀殺(?)"事件的好奇跟興趣。
詳盡的陳述,在維基百科裡都有很清楚完整的介紹→→→ 請看這裡
這邊只提醒老師在帶著我們一起欣賞時,對這部電影採行的敘事手法。
導演-比利‧懷德在這部電影裡,極盡諷刺地運用了簡短但卻犀利的對白、甚至真實默片演員今非昔比的狀態,來描述一個喪失了曾經擁有極大聲望和票房號召力的明星的故事。
---『我並沒有變小,是螢幕變小了。』諾瑪曾經是默片時代家喻戶曉的大明星,隨著電影逐漸走進有聲電影的時代,諾瑪沒了舞台,卻始終沉浸在過往的榮耀跟掌聲裡。
---飾演諾瑪的Gloria Swanson真的是在默片時代非常知名的女星。戲中陪諾瑪等人打橋牌的演員們也都是默片時代極負盛名的老演員們,尤其是喊『Pass』的那一個。(雖然我不知道那是誰XD,但他的那一聲Pass,不僅呼應了電影劇情,也無巧不巧呼應到自己默劇演藝事業的中斷啊...)
---瘋狂沉浸在以為自己還很紅的諾瑪,最後在管家(也是諾馬曾經配合無間的導演&第一任丈夫)-麥克斯的引導下,在滿是記者與警察的家中,(她其實只看見滿室明亮的閃光燈與攝影機...) 緩緩走下豪華的樓梯,說了一席宣稱自己很高興能拍新片的話,應該也是該片最有名的台詞:『好了,迪米爾先生,我已準備好拍我的特寫鏡頭了。』諾瑪的電影夢,以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成真了...
風格十分詭異驚悚又會讓人想像不斷的黑色結尾啊!
看完之後我只覺得,哇!原來那個年代的電影編劇,其實也玩這麼大且鋪梗格局竟然超乎想像的完整啊~XDD
而且劇名取得真的好好,
日落大道,本來就是橫穿洛杉磯和比佛利山的著名大道,住在那邊的電影名流不計其數,而"日落"一字,也瞬間點破了男主角喬日漸下滑的編劇事業,以及身為一個曾經的大牌明星,諾瑪不再為世人所熱切關注的沒落時光...
第二部:【戲還是要演下去(To be or not to be)】,1942年,德國導演-劉別謙的電影,也有人翻作【你逃我也逃/嗨!我的元首/戲諜人生】。
哈,這部電影,更好笑了啊!
老實說我真的沒聽過 Ernst Lubitsch 這位導演的大名,而且還是一位德國導演...
可是上完課,看了這部輕鬆有趣的喜劇片(老師還說他其實是個悲劇耶@@),我立馬又搜到了劉導演的幾部黑白佳作。其中一部是老師也推薦的,【俄宮豔使】。(你看看,看看,那個年代的人是有多愛"豔"、"金粉"這些字啊XDDD)
就算沒看過莎士比亞任一部劇作的人,大概也都聽過這一句話『To be or not to be』。這電影名稱開宗明義點出來,戲,要演,不演下去;謊,要扯,不扯下去,(愛國)大事,要做,不做下去....那都是一個問題,是個選擇。
故事的背景是在二次大戰前後,德國占領波蘭華沙。
戲一開場就是華沙的百姓,在菜市場裡看到一個不可能會出現在那個地方的人-希特勒---當然,那是個假冒的,舞台劇演員。接著鏡頭就帶回早一些時間,一群舞台劇演員正在排練與德國納粹相關的劇目,飾演希特勒的演員因為想自己加戲卻被劇團老闆阻止,並反譏諷他一點都不像希特勒...於是,才有了剛剛菜市場的那一幕。
很滑稽有趣的開場,再加上劇場女演員-圖納夫人與英國飛行官的偷情橋段---當女演員的丈夫-約瑟夫‧圖納在台上念出『To be or not to be』的台詞時,那就是他們彼此偷情的暗號,(飛行官就可以離場,到休息室找圖納夫人。)這讓觀眾一開始就鎖定,這部電影肯定是個喜劇片^^ 可是緊接著劇情急轉(卻沒有直下),德國入侵華沙,劇場被毀,飛行官意外得知自己即將要前往波蘭的教授-色列斯基其實跟德國掛勾,此行將要提供重要文件密會德軍,自此展開了,劇團演員們(尤其是約瑟夫)與愛國行動(取回色列斯基手上的機密文件)一場真實又錯綜複雜的荒謬演出。
我不得不說其中有幾個轉折的安排真是太滑稽又太好笑了啊!包含舞台劇演員們常發生的意外-掉落道具---約瑟夫在假扮色列斯基前往跟德國上校軍官碰面時,(艾什麼的...我再查查後補~)鬍子是一門很重要的道具,編劇在這邊很巧妙地運用了它,讓觀眾替約瑟夫緊張之餘,又禁不住捧腹大笑;還有,舞台演員的台詞其實不多,如果掉詞或沒戲可唱時,往往都只能不斷重複剛剛自己念過的部分,這一段也是在約瑟夫跟上校會面時,讓觀眾忍不住會心一笑的場面,其後編劇居然在後面關鍵性的一幕,讓人主客顛倒,讓上校跟約瑟夫反過來講述那曾因無話可講而被約瑟夫反覆念誦的對白...約瑟夫開心地說:『我就知道你會這麼回答!』
再來則是貫穿全劇的,莎士比亞的幾套經典台詞,那個一心想演出【威尼斯商人】並再三朗誦相關台詞『 i...f you poison us, do we not die? and if you wrong us, shall we not revenge?』的某小咖演員,最後也終於在重要時刻(希特勒來劇場觀劇)一償宿願,對著滿廳德國軍官士兵們,"演"出相關壯志豪情的獨白,成功讓所有的同夥們,趁亂逃離,並能從容由這自始至終就是一幕荒誕不經的愛國行動劇中,全身而退。
很推薦的一部電影喔!看完真的,讓我對劉別謙的作品很有興趣。
重點是我真的很愛這種現實與戲劇穿插高明、然後又能運用詼諧幽默節奏,流暢陳述事見的喜劇手法。
至於為啥老師說他是悲劇?因為它畢竟是個"波蘭被德國占領"的時空背景,然後老公還發現妻子有外遇(外遇的橋段超好笑的啊)的發展核心,只是被劉別謙用其它逗趣明快的元素瓜分稀釋了這樣的色彩,讓觀重觀賞完畢心中只留存輕鬆、好笑的餘韻。真的是很高明的喜劇手法。我很喜歡:)
第三部:【喧囂城市中的寂寞(Coeurs)】,2006年,法國亞倫‧雷奈導演。
終於讓我們進到,彩色,Colorful的世界...XDDD
聽說亞倫兄是個很厲害的導演,法國新浪潮...什麼什麼的,(但我連新浪潮前是什麼都不知道,所以別問我了)
老師一開始問大家有沒有看過他執導的【廣島之戀】(我有聽莫文蔚唱過XD),或【去年在馬倫巴】...
只看到坐我旁邊一個大概才二十出頭的女生猛點頭,我心想,這個世代,對於電影有著狂熱愛戀跟執著的年輕人們可真是不可小覷啊。我好像還沒崇拜哪個導演崇拜到每部片子都必去買票觀賞或坐擁DVD的...(呃...周星馳算嗎?)
總之,歐洲電影不同於好萊塢式商業片,老師一開始就提醒了我們,歐洲人著重於人物角色的鋪陳>商業戲劇性,他們的調性傾向『慢著熟』,慢慢的撒網,放鉤子,放長線,等到時機成熟,一收網,則所有故事的精華脈絡,水到渠成。
因此,我們在看了39分鐘,劇中六個男女演員,不停畫面交錯地分述上演著他們的生活,他們可能的寂寞後...
我內心的疑問,就跟每一次的轉場,畫面不斷飄落的雪花一樣,隨風飛舞個不停,然後,越積越厚啊啊啊啊...
這部片子我基本就沒有多大興趣介紹了。
想看別人介紹劇情的請點這邊→→→點我點我
其實老師也有說,這樣非商業節奏的緩慢調性,雖然整體氣氛營造得很舒服,但其實考量現今觀眾胃口被好萊塢奇幻絢麗的操作模式給養大養刁了,不見得會有那個耐心在戲開場30分鐘之後,還看不到摸不著戲裡主要演員門即將展開的〝Action〞。
夏洛蒂提供火辣香豔自拍錄影帶給同事提瑞,是希望提瑞可以"採取什麼行動"?
始終不想認真找工作的丹尼爾,被女友妮可提出分手後,很快又認識了一個新的女人(提瑞的妹妹),他開始想認真追求她了但卻陰錯陽差地讓提瑞妹妹誤會丹有其他女人(跟妮可在酒吧喝酒),最後引發的"action"又是什麼?
還有,夏洛蒂在里昂納中風的父親面前跳豔舞,刺激到該老人含著笑意心臟病發身亡,里昂納沒有得到父親的諒解,但是夏洛蒂卻給了他一捲自拍錄影帶,的動機,又是什麼?(解放這個有同志傾向的酒吧老闆嗎?)
我看不懂耶......(只知道主題是,六個人都寂寞XD)
而且六個角色不斷地切換鏡頭,雪花轉場,再切換鏡頭,再雪花轉場...
說真的如果不是戲劇的張力感已經鋪陳到一個一觸即發的最高點,又或者可能再下一幕就會出現極震撼驚險、刺激感官的鏡頭,我個人是認為,這樣的不斷轉場、反覆平鋪直述地帶出六個角色下N秒依然平淡無奇的生活,真的很容易讓人打起瞌睡,或當下轉台耶...(如果不是買票入場的XD)
哈哈,歐洲電影對我的挑戰果然還是很大吧。我想,暫時還是先從我有興趣我喜歡的風格著手,那樣的領域就夠我慢慢翻筋斗翻到翻天覆地了^^
以上。
很謝謝黃建業老師循序漸進,帶領我們一睽那年代久遠、但仍幽微細密散發出雖然專屬於那個世代、直到如今依舊風采迷人、令人回味再三的經典電影作品。
很快樂的兩堂課:) 收穫豐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