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突然想回看自己當年寫的流星系列文章:不變的牽引幸福的戰役

(死都想不到竟然是因為看了明若曉溪,忽然很懷念自己筆下的寺菜!!!)

網路上能搜的都不方便閱讀,

本想趁著颱風假一次性整理,想不到舊電腦螢幕壞了,暫時copy不出來>< (奇怪,我怎麼只摳了沒完結的西菜坑)

2006年寫的高雄記憶,隨手就貼上了吧,雖然,將近十年之後現在的高雄,完全又是一種全新的姿態面貌。。。

**********

說文繪景,捫心自問,在諸位大老面前KO應是噤聲不語的。然茶香起了【分享地圖】這麼好的矮地啞,怎樣也得來湊個熱鬧,就算是…跟大夥兒一同回憶分享腦袋瓜中對生長環境的些許印象…也不賴。講真格的,從來沒仔細思索寶島台灣什麼風土人情哪裡寶,可能是生來念舊,又不喜四處搬遷移動漂泊,雖在這地球轉了幾轉,始終覺得台北好,台北住習慣,台北最方便,這一輩子,搞不好就這麼自己鎖死了自己,那兒都不會(搬)去。

台灣雖小,不過我還沒去全!這回閑說台灣,只好針對記憶中比較有意義的幾個地方作簡單敘述。

【高雄】

如果說我人生已經過了1/3,那麼我這1/3人生中最初期的1/3歲月便是在高雄──這個淳樸的都市長大的。(別再去猜我的年紀了,我總是幻想自己能活到百多歲…)

我是在高雄出生的,在高雄也唸到快小學畢業。不過我對高雄的記憶,除了住家附近街道的模樣,以及小時候全家常去的幾處風景名勝區之外,大部分的印像,居然是在唸大學後因為交了一個家住高雄的男朋友,在他被二一(台灣學制:1/2的學分死當,被學校退學的意思。)搬回高雄準備重考之際,我回高雄他帶我四處遊玩才有比較深刻的印象跟觀感。只是小學時候的高雄跟大學時候的高雄,變化太大、相差太多了!不過十年光景,高雄的發展實在太過迅速。

小時候,覺得高雄好大。那時候家住左營,外公家都在三民區,每個禮拜六、禮拜天,爸爸騎著偉士牌摩托車載著一家四口,穿越長長、細細、狹窄、兩邊都是稻田、一不小心好像就會騎到水溝裡去的「菜公路」,然後還要再左拐右轉半天,才會終於抵達三民區的外公家。

長大了,男朋友一樣騎著摩托車載著我大街小巷東奔西跑,好像時間沒多久,高雄市區一下子就轉完了;高雄,突然變得,好小。

不過光看地圖,高雄市是比高雄縣要小很多很多的。只是那時候的我不知道,又或者從前從前,差不多1980~1987那年代的高雄,稻田空地要多了很多,地平線要遠了很遠,沒有那麼多的高樓建築跟拐來拐去的馬路巷道,所以…感覺好大好大吧…

對我而言,提到高雄就一定會想起的〝專有名詞〞…

左營:是我從小住的地方,雖然我永遠也搞不清楚「左營區」跟「楠梓區」的地理位置(因為從中山高速公路下交流道好像都是一樣的出口方向)。不過兒童民間故事裡提過的「半屏山」可就在這兩區的交界呢!故事裡那個賣湯圓的老人,因為人心不足屁股點蠟燭的關係,一堆人吃了山上泥土變出來的免費湯圓,把山吃成了半屏山。不過現實中的真相是那山的形狀本來就像條鯉魚,因爲只有半山之形,遠望像塊大屏風,所以又被稱為半屏山。因為具開採價值,幾十年來不斷開採石灰石作水泥原料,景觀都被破壞掉了,還好1997後期採礦權停止,相關單位也作了些綠化植披的建設,現在據說成了民眾登山健行的好去處。

提到「左營」,不期然就會想起「右昌」,因為一左一右,覺得這些地名好好玩。還有還有,高雄還有「前鎮區」跟「後勁夜市」,一前一後,有意思!高雄最讓人琅琅上口的地名街道就是那「一心路」、「二聖路」、「三多路」、「四維路」、「五福路」、「六合路」、「七賢路」、「八德路」、「九如路」、「十全路」…哈哈!

楠梓加工區:就在左營附近,小時候,常常歪個頭,天邊的某處角落就會燃起束束焰火,因為煉油廠在那邊,那時候沒什麼很高的建築物,方圓不知道幾里內的許多建築,都能看得很清楚。

蓮池潭+孔廟+春秋閣+龍虎塔:也在左營區,是左營的觀光名勝區吧!印象中,小吃攤極多!小時候爸爸媽星期假日最常帶著我和哥哥去那邊晃一下午,又吃又喝,還可以放風箏!老實講,連池潭不美,不過龍虎塔還蠻好玩的,聽說遊客須知,去龍虎塔一定要由龍喉進虎口出!如果誤入虎口,不僅不能消災解惡,還會不吉利哩!

澄清湖:又叫「大貝湖」,在高雄,你若講「大貝湖」會讓在地人感到很親切,因它最早最早的原名是「大埤湖」。我對不管是大貝湖還是澄清湖,其實印象都不深,先前真正遊過湖的年紀好像是在小學一年級還二年級,因為校外教學跑去那邊寫生,我還得了個美術優選類的什麼獎,才對這個地方似乎有那麼一點感情。

大學時期跟朋友再騎機車遊湖一圈,除了了解它就是大高雄地區所有居民用水來源,並不覺得有其他特別之處,可能是因為附近太多新興建築了,像塊不小心落在都市一隅的缺角貝殼,怎麼看都看不出它原該鑲嵌海水沙灘上那純淨無暇的美。

六合夜市:夜市,好像是都市居民必逛聖地。高雄還有「大港埔夜市」,在「新興區」,賣很多衣服鞋子飾品的;但提起吃,則一定要去「六合夜市」。樓房裡,海產店跟牛排店林立,價格平實,選擇多樣;馬路上,兩排攤位,從山產、麵食到冷飲、冰果,應有盡有!


說是吃,可高雄有哪些必吃名產我還真講不出來。接連訪問了大學幾個住在高雄的朋友,都說是「岡山羊肉」、「滷味」、「木瓜牛奶」、「筒仔米糕」跟「鹽蒸蝦」。可惜偏食挑嘴如我,沒啥機會一一大啖這些傳說中的美食。但是我超愛吃高雄的粽子跟魚丸湯,總覺得那股清香甘甜的滋味是台北吃不到的,台中也吃不到!

旗津:據說啦,據說台灣目前除了北淡水外,好像只剩旗津這邊有渡輪。渡輪是旗津居民往返大高雄市的必備交通工具喔!現在更是用來發展當地觀光事業、用來吸引觀光客源的重要特色!

小時候我坐過一次是真的只有在電視電影上看到的那種〝舢舨〞,是不是叫舢舨啊?我也不清楚,反正就是一塊四四方方的、類似什麼甲板之類的,中間突起一個像是啟動馬達的東西,沒有欄杆,搭乘的人只能將背緊靠在中央那塊突起物上,運用自己的腰力、腳力hold住整個身體的重心,以保持平衡。我坐的那一次還是沒有星星又沒有月亮的夜晚,四周黒漆漆的,我好怕就這麼一不小心滾到海裡,然後再也沒人找得到我。

那玩意兒是比船型渡輪來的便宜。不過可能太不安全,所以現在好像沒有看到有觀光客是搭乘那個過海。現在都坐渡輪了,高雄觀光局還規劃了什麼一日遊、半日遊的,還可以帶你乘船繞海一圈…小時候去旗津是因為探望舅舅跟舅媽,長大了,跟朋友,跟男朋友去旗津,那個味道又不一樣。

就像旗津原來有個燈塔。

小時候怎麼也想不起來那個燈塔在何方。但是長大了,嘿嘿,一堆青春美麗的回憶卻在那個名不見經傳的小角落裡暗暗萌芽。很多人去旗津其實都不知道,原來去到最上頭燈塔的地方,整個高雄最美麗的港灣海景跟都市夜景可以盡收眼底。

但是三輪車不會戴。現在的三輪車塞滿了整個旗津渡輪出口處。以前沒有那麼多的三輪車,旗津根本不需要那麼多的三輪車!

沒辦法,爲了觀光嘛…

小港:是機場。這大家應該都知道吧!對從前的我而言,小港是個非常偏遠的地方,家裡以前在那邊有棟房子,還不小哩,爸媽偶爾禮拜六日會帶我們去那邊過夜當作度假,那時候,吼!附近一望無盡的稻田,從我們左營區的家,摩托車上坐著一家四口,騎騎騎,騎到屁股都快散了才騎到,要是坐公車,那更是轉到一個天翻地覆!總之就是一個〝遠〞,沒別的。

不過後來,小港機場建立,小港地區開發,大批大批的高樓建築倏地進駐了這塊被我認為極盡空曠荒涼的土地上,這邊一棟、那邊一棟、這邊一個社區、那邊一個社區…

小港…居然…〝城市〞了起來…

地下街:現在再來跟台北市的子民講高雄曾經喧騰一時的「地下街」,大家一定很不稀奇…(台北人:呿!地下街算什麼?台北的捷運大街也是地下街的咧…)阿不過哩,對於一個還不甚懂得名不名牌、高不高檔的小孩子而言,愛河公園旁邊的地下街的可逛性兼吸引力,完全不輸大統百貨13樓的飛天魔毯(遊樂器)啊!

而且那個時候地下街B3以下多是大型的冰宮喔!不是那種真的在冰上溜冰、跌倒屁股會濕的大型製冰廠啦,是很一般的、成天放著震耳欲聾的熱門音樂、內有環形滑道跟動感刺激曲線跑道的絕佳溜冰場地!

我那長得超像小馬哥的鄰居小飛哥哥,常常帶著我跟另一個鄰居鮑姐姐三貼殺去溜個冰!那可是我狂野青春歲月的…入門引導頁啊…(那時大概才八歲吧哈哈哈哈)

愛河:好愛河,永浴愛河。愛河聞名之始不在它的美,應該在它的臭!記得是在我國小要升五年級前,高雄市政府才終於把它清了一個清爽乾淨,那一年首次舉辦50對新人永浴愛河實況婚禮,本來要做我五年級班導的老師將將好就這麼恭逢其世。(不過後來我就轉學轉到台北來了,她終究也做不成的班級導師。)

老媽老懷念當年結婚前老爸就是常帶她到愛河邊吹風、坐坐、吃碗陽春麵的。本該是件浪漫的傳說,不過我始終最想釐清的一個問題點是:不知道那個時候的愛河水是否就已開始那麼臭了?

中山大學西子灣:浪漫聖地啊!而且它「一個蘿蔔一個坑」的究極奧義,只有親臨現場體驗過的情侶才懂。然後西子灣的夕照更如同它【西子】這樣麼動人的名字一樣美得那麼美輪美奐!

小時候到西子灣戲水是一種很闔家歡樂的溫馨記憶;大了點,到西子灣看日落、聽風聲潮聲,就變得有點那個那個…比愛河還更難以言喻的旖旎情調了嘿嘿…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高雄 相約紅茶
    全站熱搜

    kala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